aaaPROJ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2016 年度主題 —— 正體字
2016 年,首屆的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擇目前少數華語地區閱讀使用的「正體字」為主題,如總論揭露記憶中心的開始,傳承使命並保存臺灣極具識別性的文化之一。為期 60 天的 pop-up 中心,除了呈現自 1970 年代起,循著技術發展時間軸的正體字風格演變史年度主題--「正體字博物館」。更藉由保存故事的「故事索引區」、創造計畫的「計畫實驗室」,象徵記憶中心的整體使命,期盼將臺北備份,所有記憶另存。

2016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 正體字

《 2016 臺北設計獎|臺北市長獎 》
《 2017 紅點傳達設計獎 Red Dot Award|Winner 》
《 2017 Shopping Design Award|最佳概念展覽活動 》


 

2016 年,首屆的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擇目前少數華語地區閱讀使用的「正體字」為主題,如總論揭露記憶中心的開始,傳承使命並保存臺灣極具識別性的文化之一。為期 60 天的 pop-up 中心,除了呈現自 1970 年代起,循著技術發展時間軸的正體字風格演變史年度主題--「正體字博物館」。更藉由保存故事的「故事索引區」、創造計畫的「計畫實驗室」,象徵記憶中心的整體使命,期盼將臺北備份,所有記憶另存。

In January 2016, TNHCC (TNH Creative Center) debu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annual theme. Traditional Chinese is only still being used among a few Mandarin-speaking places in the world, and we must take it upon ourselves to conserve and continue this symbolic culture of Taiwan. 

In the 60-day pop-up exhibition, TNHCC expl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ree main section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 Museum” that looked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styles since the 1970s; the “Story Index” that preserves daily cultural stories, and the “Project Lab” where new ways to interact with the characters were explored. By looking into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NHCC hopes to arouse our memories and connect to our cultural identity.

 

 

將台北備份,所有記憶另存 ——

bito 甲蟲創意策劃拍攝的宣傳影片,以第一視角漫遊城市,找尋舊招牌,搜羅老物件,藉著比照記憶的鮮明色調和穿插老歌的三段式配樂,讓民眾去思考當所有往昔之物逐漸消失,你最想,或你還能備份另存的東西是什麼?

 

 

主視覺海報則邀請新銳設計師張溥輝 ( Peter Chang ) 合作。他將三種不同尺寸的紙拼湊在一起,暗示著記憶零散地片段感。同時將某張紙的邊緣撕去,製造一點記憶消逝感,也些微的象徵出記憶輪廓事曖昧且不明確的。視覺表現上,則以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文字招牌、帳單發票、廣告等正體字做拼貼。其中,使用文字做視覺的原因,主要是它涵蓋了這次記憶中心的主題,並湊出一個寫到一半抽象的「一」字,再次呼應了記憶片段、消逝、輪廓不確切的特質。

 

 

空間上,archicake 築點設計透過東方天圓地方為概念,藉由圓型展場,將展覽轉換成時光迴廊,帶領民眾看見文化軌跡,並以鑄鐵作為硬體材質,隨著時間推展,冬雨漸增會導致紅鏽,亦呈現記憶隨時間流逝、改變之意象。

 

 

走入建體之前,我們也特地設立了以帆布架設拍照背板區,將「記憶中心」四字透過人體拼湊而完成;期待透過民眾的互動及參與,得以讓記憶中心藉此完整,完成保存記憶、傳承記憶、創造記憶的初衷。

 

 

踏入展區,看見的是一個充滿留言的記憶箱子,邀請大家在紙條上寫下一句話「給 __ 歲的自己」,並於投入收藏箱後,可以抽取一張他人所留下、關於過去或未來的記憶。我們期待透過書寫,以文字將記憶保存;透過交換,用紙條的分享將記憶傳承。除了回顧自身,更能連結彼此,並帶著平靜的心情繼續觀展。

 

 

正體字博物館

記憶中心 2016 年度主題「正體字」。生活中的片段成為記憶,記憶則藉由語言傳承下去。透過日常的閱讀、書寫,文字為文化的演進留下了線索,成為我們與過去的緊密連結。正體字博物館期盼藉由各種中文字型、字體的創造,循著技術發展的時間軸,展現出文字的風格演變史。呈現自 1970 年代起,臺灣記憶中的印刷品及街景文字等,期待在喚起記憶共鳴之際,重新檢視過去的時空背景 ; 在了解文化脈絡的同時,關注原先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字記憶,並將喚起的傳承意識化為自身的認同。

 

 

致力推廣字型美學、創造臺灣專屬字體的「justfont」為本區統籌協力,並邀請台灣唯一僅存的鉛字鑄字行「日星鑄字行」,和過去幾十年來臺灣民眾童年共同記憶的「漢聲出版社」,一同集結許多在正體字發展上具極大影響和歷史性的指標單位共同呈現。循著技術發展的時間軸介紹文字發展脈絡,依序為「漢字的歷史脈絡」、「手繪與鉛活字時期(-1970)」、「照相打字時期 (1970-1980)」、「數位字型前期(1980年代後期-2000s)」、「螢幕顯示時期(2007-)」以及「臺灣字型的未來」。

 

 

故事索引區

記憶中心除了年度主題外,更擁有許多使命。每段故事都是構成記憶的元素,藉由故事的述說記憶轉換成另個形式保存。其中,有的故事在國際舞台上識別了我們台灣人的身份,有的故事則尚未被看見,卻也逐漸通往足以在國際上識別我們身份的道路。兩者之間不僅喚起了許多人對自身身份認同的意識,也在交互影響中鋪述屬於我們未來的故事。

 

 

此區記憶中心邀請 Shopping Design 協力呈現,自 2012 年開始,Shopping Design 每年年底皆會選出 100 個為台灣設計及創意環境注入能量的人、事、物、品牌、活動等。這次記憶中心,則自過去四屆「臺灣 Best100」名單中選出述說自身故事的美好單位,一方面向外探索,一方面往內深掘,找出台灣設計界未來的發展方向,也讓大眾想像美好生活的定義和可能。

 

 

各單位的故事以「月曆」的形式呈現,每個單位擁有專屬介紹的月曆及一個代表自身單位的正體中文字。民眾在觀展時可自由挑選喜愛的月曆,集結成一本屬於自己的年曆,藉由不一樣的述說故事形式,民眾主動將記憶轉換成另個形式保存,更在認識各單位的同時,探索與深掘找出臺灣藝文、設計界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帶大眾想像美好生活的定義和可能。

完整月曆內容,歡迎點此了解更多

 

計畫實驗室

必須擁有記憶,才能尋因索果、才能創造東西、才會知道我們是如何成為今日的我們,最終找到屬於我們的身份。許多古老的記憶,正在快速消逝,那麼現在創造的記憶就更重要了。

 

記憶中心除了識別身份的年度主題與保存記憶的任務,更期許透過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織產生各類可能性。計畫實驗室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從零到一創造各種可能性。透過常態性的實驗裝置,期待透過每一次親自摸索互動的過程中,從音樂、文字、影像、科技裝置中再次認識自己,累積每一次專屬的珍貴記憶。

 

梅林鬍子實驗室的「空氣書法機」,經由互動感偵測技術,邀請觀賞者以身體完全介入作品之中,進而操控具程式化的機械裝置,創造當代數位化下的新型書寫風格。同時,展場也輪播南藝大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修復的舊新聞與紀錄片,期待能透過影像的維護、保存、典藏與展示,建立在地化的特色與主體性,進而延續傳承。

 

每位參與者也以「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作為標題,透過書寫黑板平等對話,重新賦予自己或激發他人於生活的詮釋靈感。展場也擺設吉他樂器,讓民眾能隨興彈奏,不論身份、技藝,皆能提供這座城市美妙的聲響。

提供全民一個發揮想像力的機會,回到「童心」狀態,尋回「創新未有之物」的能力。

 

延續當年「全民造字運動」的風潮,記憶中心於展區也鼓勵民眾進行造字。除了創意和美感,也能多一分社會關懷與觀察,讓每年年末的代表字,不再只侷限現存的字,而是能開啟不同的可能與想像,重新詮釋我們對於過去一年的心得與觀察,創造屬於台灣的記憶。

記憶中心也邀請富邦文教基金會青少年志工團發想、拍攝與設計規劃「削失的記憶」紀錄片,希望透過各領域的前輩先進們與青少年的快問快答對話,象徵「消逝的記憶需要被傳承」的概念。

透過蔡康永、陶晶瑩、張鐵志、吳念真等各領域的前輩先進們每一次來回的問與答,啟發這塊土地上的青少年們不同的想像,喚起現在青少年對於自身更深層的自我認識,於是對於這片土地有更真實的認知與使命,並理解、欣賞及尊重各文化的細微差異。

 

 

除常態實驗裝置外,記憶中心也與數十個不同類型的藝文單位合作「五感計畫」,從各個感官切入追溯自身經驗,藉由多樣性的活動,共同創造記憶、激盪出新的體悟。

 

 

視覺計畫 —— 

邀請到了 justfont 字型設計師曾國榕,透過「字體散步」分享在台灣四處走動時所捕捉的野生字體,剖析其背後的設計元素與文化背景。再透過字體大補丸遊戲,教導民眾如何辨識字體的訣竅,進而理解台灣當地字型與其他過家的不同之處;洋蔥設計負責人黃家賢,分享近代平面設計史中,為何多次出現對文字做顛覆性破壞的另類設計表現,介紹其背後的文化脈絡,並帶民眾實際動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The Big Issue 總編輯李取中,揭露每一次的大誌攝影主題,攝影師藉由鏡頭所傳達的故事,讓民眾去重視那些表面視覺以外,更深層的社會文化脈絡;迴返計畫創作者陳敬寶,則已影像為媒介,探討現實、真實與記憶的幽微界線,並透過繪畫的方式,引導民眾一同捕捉、再現深藏於腦中、歇眠已久的記憶片段。

觸覺計畫 ——

O.OO 藉由與民眾介紹孔版印刷 ( Risograph Printing ) 的過程與演進,讓這項近年來於歐美設計上常見的印刷工藝再次被看見,啟發舊技藝如何於當今社會中翻新重現的思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則傳授如何修復家庭錄影帶,透過親手維護清理並轉至為可觀看的 DVD,讓民眾得以重溫往日時光、重拾家庭記憶。

嗅覺計畫 ——

當台北是一抹氣味,會是什麼?透過體驗古老台北的氣味,Smells of Taipei 帶領民眾用鼻子喚醒記憶中的味道,找尋自我的嗅覺記憶;再由 Laboratory of Fragrance & Perfume 帶領大家爬梳每種香味、氣味對於各自生活經驗與嗅覺記憶,並藉由香水創作,發展出屬於每人獨特的記憶痕跡。

聽覺計畫 ——

記憶中心也邀請到了文化評論家張鐵志,藉由「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歌」回顧台灣過去四十年來經典流行歌曲,找尋屬於時代的故事與共同回憶,看見音樂所反映出的不同歷史轉折與社會變遷;Comedy Girls 團長黃小胖則透過演講融合脫口秀的形式,與民眾一起談天說笑,尋找搞笑背後所包含的個人魅力、主張觀點、口語表達,以及自我身份的認同。

味覺計畫 ——

One-Forty 則邀請東南亞移工與民眾一起於記憶中心舉辦過年辦桌,分享各自文化與生活的故事和料理,在遇見、認識移工故事後,回顧起自身的文化記憶;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的高琹雯,則分別透過詹宏志、江振誠、葉怡蘭的腳步,以影像探索他們的味覺記憶、爬梳他們的生命經驗,勾勒他們與台北城市的味覺與情感連結。同時也透過攝影展的形式,讓於法參與活動的民眾,也能於展場間感受城市裡的味覺記憶。

周邊商品

記憶中心所想要帶給大家的,不只是在裡面傳承、保存、創造記憶。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把源自於生活的的記憶帶出這裡,帶回日後的生活之中。 

因此,記憶中心與 O.OO 設計工作室合作,推出了孔版印刷 ( Risograph Printing ) 的紅包袋;「 喔,是喔。 」屬於我們的生活用語操作手冊;最後也獨家開發文字扭蛋,挑選日常用語常說的語助詞「欸、幹、啾、嗚、吼」,期盼藉由揉合在地記憶與設計的同時,能夠為平日的生活增添多一點樂趣。

記憶中心期待藉由放大那些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小事,讓大家重新去思考關於我們生活與文化中的記憶,發覺正是這些細小的生活片段,構築著我們對於自身以及對於文化的價值、信仰、識別和認同。

 


--

2016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時間|2016.01.15 - 03.14

主辦單位|臺北文創、 富邦文教基金會

統籌策劃|Plan b

空間設計|archicake

協力策劃|Shopping Design、justfont、archicake

視覺設計|Peter Chang

宣傳影片|Bito

策劃顧問|陳藹玲、冷彬、蔡承穎、鄭美玲、張介冠、黃家賢、井迎瑞、曾吉賢、詹宏志、江振誠、葉怡蘭、高琹雯

計畫夥伴|漢聲出版社、日星鑄字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洋蔥設計、梅林鬍子實驗室、李吉他 Lee Guitars、利百代、張鐵志、陳敬寶、Comedy Girls、Laboratory of Fragrance & Perfume、One-forty、Smells of Taipei、The Big Issue、O.OO、Uber、怡海寫字